照顧者周女士的故事:这种支援服务的存在无疑是雪中送炭,对病人的康复与减轻病人的痛苦都是十分有利的

“在中華文化中,談論“死亡”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腦癌患者的照顧者 周女士[圖右] 與 維省新生會的義務經理 姚沈宛女士 (Dorothy Yiu) [圖左] 分享了在接受寧養療護服務和新生會的支援服務後,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質量如何得到了改善、以及如何為照顧者提供了支持的體驗。”

圖片和引言摘自 維省寧養療護協會 (Palliative Care Victoria) (https://www.pallcarevic.asn.au/chinese-couple-value-the-support-of-palliative-care/)
原文經周女士修改并同意發佈於維省新生會網站以宣傳照顧者周(National Carers Week 2019):

 

王先生和妻子周女士在數十年前便由中國移居澳大利亞。

「我們喜歡在週末和假日自駕旅行。然而很不幸,在2017年的一天,我們在開車到山頂的途中發生了車禍。」周女士闡述。

在此之前,王先生已經發生了幾次汽車追尾事故。周女士因此十分擔心,並建議王先生去做一個全面的腦部檢查,看看多次事故是否是由任何健康問題所引起。

隨後在2018年,王先生不幸被診斷出患有腦部腫瘤且預後不樂觀,周女士從此便成為了王先生的主要照顧者。

在周女士的精心護理下,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然而日復一日的悉心付出使周女士身心俱疲,醫生也建議做一些健康檢查。這樣一來,語言和交通等困難也提上日程。周女士發現自己迫切需要依靠組織機構來為她排憂解難。

在做了幾次手術和化療之後,王先生從St. Vincent’s醫院轉到了東區寧養療護中心(EPC)。中心的社工和護士給兩位老人提供持續的支援並且每隔兩三周就去他們家裡拜訪。

護士通常到家裡進行常規檢查並且瞭解王先生的身體近況和表現;而社工則會和王先生聊天並對其日常精神情況進行瞭解。雖然王先生可以用英文交流,但東區寧養療護中心(EPC)的工作人員在家訪時都會協同一位口譯員前來確保溝通品質,也為王先生的就診提供了交通支援。

「中心的義工們都很熱情友好,經常耐心地陪伴著我們排隊等候就醫。」王先生說道。

兩位長者對EPC的服務很滿意,因為工作人員不僅關懷病人的情況,也關注著家人的需求。

「這種支援服務的存在無疑是雪中送炭,對病人的康復與減輕病人的痛苦都是十分有利的。」周女士說。

此外,東區寧養療護中心(EPC)的社工在2019年9月將周女士轉介給維省新生會(CCCIS)以便進一步為其在語言和交通上提供額外的支援。在獲得新生會華人社工的支持後,周女士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新生會的社工對周女士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瞭解、確定了她的迫切需求,並幫助周女士申請計程車優惠卡和申請「我的養老護理計劃(My Aged Care Package)」,安排了會說中文的義工提供交通接送服務,並通過微信聯絡為其提供精神支援。

王先生和周女士理解生老病死于人而言是自然規律,都是不可抗拒的,但畢竟這是華人較為禁忌的話題之一。然而,他們也很感謝能夠獲得東區寧養療護中心和維省新生會的支援,使得王先生能夠在家裡得到更優質的照顧、他的生活品質也得以維持。